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民族志  > 详细页面

云南少数民族——藏族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1日 阅读量:

  概况 藏族总人口628.2万(2010年),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玉树、海南、黄南、海北、果洛和云南省的迪庆、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等,青海省的海西和四川省的阿坝两个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建的自治州,四川省的木里和甘肃省的天祝两个藏族自治县。

  云南省有藏族14.2万(2010年),除聚居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外,少数散居在丽江市和怒江州贡山、兰坪等县。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创制于公元7世纪前期,是有4个元音符号和30个辅音字母的拼音文字,自左向右书写,通行于整个藏族地区。

  风俗文化 藏族习惯上有名无姓。名字一般有男女性别之分,通常是两字或四字,多取自佛教经典,因而重名的人较多,分别在名字上加上大、小或本人的特征,也有在名字前面加上出生地、居住地或本人职业以示区别。贵族、活佛在名字前面有房名、官名或尊称,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

  藏族男女多蓄辫,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上饰物。男女都喜戴呢帽或细皮帽,穿氆氇长靴或牛皮长靴。男子腰系长带,女子腰系图案瑰丽的围裙,藏语称“邦单”。喇嘛的袈裟通用紫红色氆氇制成,用长幅缠身,下穿围裙,足蹬长靴,头戴僧帽。哈达是一种特制的丝织长巾,在拜访客人时,双手捧上,表示敬意。

  藏族人民喜欢酥油茶和奶茶,喜饮青稞酒。以牛奶制成的酸奶、奶渣等,是日常的食品。牧区妇女喜用酥油涂面护肤。藏族不吃奇蹄类兽肉,大部分地区没有吃飞禽和鱼的习惯。

  藏族传统民居农区多垒石建屋,房屋平顶多窗,造型简洁,坚固防风,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牧区居住帐篷,用牦牛毛织成,色黑,冬暖夏凉。

  藏族使用本民族的历法,以五行、阴阳与十二生肖记年。一年分四季、十二月。每月大建三十日,小建二十九日。一般三年置一闰月。记时精确,可预测日月蚀。

  藏族有些地方通行天葬,又称鸟葬。

  藏族有许多深受宗教影响的禁忌和活动。佛戒杀生,藏族一般不准捕杀野生动物,诸如河鱼、田鼠、黄羊、秃鹫,均在保护之列。大多数人胸挂被称为噶乌的金属神盒,手摇转经筒,寺院内外装置嘛尼经轮。对法器、火盆等不得跨越。对经筒、经轮等不得逆转。

  藏历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要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举行法事。四月十五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到西藏的日子,各地举行宗教活动纪念。七月粮食收成在望,农民背着经卷转绕田间,称旺果节,预祝当年丰收。

  藏族民间信奉藏传佛教。在西藏西部和青海、四川牧区还流传着藏族地区早期的宗教——本教,俗称黑教。

  藏医有悠久的历史,讲究“望、闻、问、切”,兼通采集和炮制药物的方法以及针灸、按摩、外科手术等技术,尤其对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胃病等有独到之处。

  藏族的雕塑技艺高超,为大活佛造的肉身泥塑,酷肖本人。独具风格的唐卡画以铁线描法为主,结构谨严,神态逼真,颜料色泽鲜艳。藏族还有用土法制香、造纸、制陶的手工业。

  藏文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最早有手卷、木牍、金铭、石刻等。书籍为横条散叶梵箧本,除著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字、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和小说、戏剧、传记、诗歌、故事、寓言等撰述,风格独特,文笔隽永,大大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史诗《格萨尔王传》、格言诗歌《萨迦格言》《仓央嘉措情歌》等传世著作脍炙人口,并已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

  

  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