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体育 > 传统体育活动 > 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 详细页面

生命因运动而精彩 运动因文化而璀璨 ——记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来源:中国民族报 系统管理员 2018年12月12日 阅读量:

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甘孜州委宣传部供图)

开幕式上,威武的康巴汉子走过主席台。 王珍摄

开幕式上精彩的文艺演出。 陈涛摄

开幕式上,演员们现场再现英雄格萨尔王的史诗故事。王珍摄

伙彆 李超摄

可斯丹布 李超摄

古扎子(甘孜州委宣传部供图)

博滴卜拔 (甘孜州委宣传部供图)

甘嫫阿妞一依核迟(甘孜州委宣传部供图)

神山秘境 李超摄

抢花球(甘孜州委宣传部供图)

驯牦牛 李超摄

陀螺 李超摄

珍珠球 李超摄

  9月的川西,天高云淡,碧空如洗,一派初秋景象。

  3日至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四川省体育局主办,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承办的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情歌故乡”——甘孜州康定市激情上演。

  来自四川省14个市(州)、院校的嘉宾和民族传统体育健儿,齐聚在圣洁美丽、祥瑞和谐的甘孜,以“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为宗旨,绽放传统体育风采,品味民族文化盛宴。

  这是甘孜州自建州以来承办的赛事规格最高、参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也是历届四川省民族运动会中动员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民族体育盛会。

  从1965年以来,四川省先后成功举办了14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一届的民族运动会已经成为四川省各民族共庆共享的盛大节日,成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进‘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 四川省民宗委主任张富国在开幕式致辞中如是说。

  开幕式:大气磅礴、精彩纷呈

  100根盘龙的柱头,支撑出远古的典雅;姑娘们以雍容的装扮、款款的舞步,展示出康巴地区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形成的雅致风范。

  气势恢宏的集体舞表演《欢聚》,拉开了本届运动会的序幕。宫廷舞《祝福》、舞蹈《英雄格萨尔王》汇聚成了开幕式大型文体展演的“上篇”《时空回响》。

  战鼓声声、旌旗猎猎,在那高大的战车之上,英勇的“格萨尔王”在操练士兵。为了雪域的和平与安宁,他一身戎装、惩恶扬善、征战四方。30员大将个个英气勃发、气势如虹。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甘孜州是格萨尔王的故里,也是史诗的发祥地。在本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来自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色达县代表队的演员们,用威武雄壮的表演,在这个安宁、祥和的时代再一次唱响史诗的旋律。人们高兴地看到,格萨尔王用一生追寻的和谐、幸福和安康的世界已经来临。

  梅花鹿安静地吃草,岩羊攀上了高峰,旱獭笨拙地捧住游客的饼干,丫鹊再一次落在牦牛的犄角上……这是甘孜州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

  在“中篇”《自然恩泽》中,藏族歌手唱起了美妙的山歌《家乡》;巴塘县代表队舞起了欢快的《巴塘弦子》;源自庆祝丰收的石渠真达锅庄,跳出了高海拔地区生命的坚韧。

  彝族舞蹈《诺苏依普》、羌族舞蹈《沙朗萨德》、藏族舞蹈《雪域高原》,共同构成了下篇的《和谐天地》。曾经,“香巴拉”是一个美妙而理想的传说;如今,在党的领导下,甘孜藏族聚居区的人们安居乐业,享受着美好自然,也享受着各民族和谐统一的幸福生活,“香巴拉”从传说变成了现实。

  飞翔的鸽子是和平与幸福的象征,小鸟与蝴蝶是自然的恩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00名演员组成了甘孜地图的图案。绿色代表甘孜州东部地区,这里有美人谷丹巴,情歌故乡康定、蜀山之王贡嘎山等;黄色代表北部地区,这里有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的甘孜,有德格印经院,有格萨尔的诞生地阿须等;蓝色代表南部地区,这里有香格里拉核心景区稻城亚丁、世界高城理塘、雪域江南巴塘等;红色的点,则代表了甘孜州府所在地——康定。

  600名演员形成了一个大圈,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大圈之中是6个小圈,象征着各民族在祖国的怀抱中幸福生活。各民族在小圈里展演着本民族的民间体育项目:彝族的摩尔秋旋转起来了,羌族的推杆正在角力,藏族的格吞、摔跤也相互较量着。各民族传统民间体育项目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竞赛项目: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竞赛项目与表演项目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主体与核心。本届运动会上,不论是展现体育精神的竞赛项目,还是展示民族文化精髓的表演项目,参赛队员们都全情投入,在竞技与表演中享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乐趣。

  本届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共设置射弩、民族式摔跤、蹴球、押加、珍珠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等8个大项62小项。为了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接轨,竞赛项目淡化奖牌意识,运动会没有设立金银铜等奖项,改设一二三等奖。

  虽然看点不在“夺金”,但比赛却依然十分激烈。参赛队员们奋勇拼搏,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四川省绵阳市代表队教练汤适银告诉记者,他们主要参与了高脚竞速、板鞋竞速两个项目的角逐。尽管队员们是初次参加高脚竞速的比赛,却有一名队员在西南民族大学、凉山、阿坝、甘孜四支强队的夹击之下,成功跻身决赛,这样的成绩他们已经很满意。

  被绵阳市视为劲敌的西南民族大学,实力十分雄厚。自1989年以来,他们先后参加了7届四川省民族运动会和3次全国民族运动会,共获得8金、14银、23铜等诸多奖牌。该校体育学院院长肖谋远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队员参加了5个项目:射弩、蹴球、押加、高脚竞速和板鞋竞速。其中,蹴球、射弩是他们的优势项目,曾经代表四川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这次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更令肖谋远兴奋的是,经过西南民族大学的不断培养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花在四川各地广泛绽放。射弩项目最早是由西南民族大学推广的,但现在最强的是凉山州;蹴球项目原本是西南民族大学的优势项目,如今,阿坝州蹴球队在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带动下,成为了西南民族大学最强劲的对手。

  “尽管要和毕业生直接较量,但这是我们的光荣,我们为学生的成就感到骄傲。”肖谋远说。

  表演项目:特色鲜明、观赏性强

  竞赛项目重在竞技,表演项目则重在展示,28个节目表演项目不仅令观众赏心悦目,而且体现了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甘孜州的项目《嘎久》展示了藏族人民节日聚会时的一种竞技体育活动。嘎久,藏语意为“翻越马鞍或吉祥翻越”,选手以前手翻姿势翻越马鞍,或穿藏装钻圈到终点,速度快者获胜。比赛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技巧性。

  绵阳市的项目《神山秘境》,表现了藏族青年围绕神山祈福、朝拜的场景,原始的曹盖舞在音乐声中互相穿梭、瞬息万变。男演员攀爬片片刀刃组成的刀山,彰显了力量的极限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女演员的大刀舞韵律及上刀山表演,体现了传统体育的对抗精神。

  攀枝花市的项目《板凳龙》,挖掘了彝族人不仅崇尚“火”,而且也崇拜“龙”的独特文化。参赛队员将民间传统“板凳龙”进行了改编,由2名男子舞动一条龙,最后10条小龙组合成为一条大龙,体现出彪悍奔放和跃跃欲试的竞技动作,展示出彝族青年男子热情奔放的豪情。

  单独组团的成都体育学院代表队,带来了《舞蹈啦啦操花球表演》。该团团长杨柯告诉记者,参赛的舞蹈啦啦操代表队拥有骄人的战绩,曾受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委托,示范拍摄了全国第一套、第二套啦啦操规定套路。在本次运动会上,他们表演了一支花球风格的舞蹈啦啦操,炫目的舞蹈与跳、转、翻的高难度技巧有机融合,让观众见证了青春的律动。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在歌声与舞蹈中,本届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缓缓落幕。但这次赛事带给四川各族人民的欢乐记忆永不褪色,体育精神常在,文化之花常开,友谊之树长青!

来源:中国民族报(2018年9月14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