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凯人自称Rukai,汉语音译为“鲁凯”,又称为萨利先、大巴六九。鲁凯人所说语言被称为鲁凯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排湾语团,有雾台、大武、大南、茂林、多纳、万山6个方言。目前鲁凯人使用鲁凯语和闽南语。
根据2014年台湾统计数据,鲁凯总人口数为12851人。鲁凯人分布于台湾南部中央山地,主要有高雄县茂林乡、屏东县雾台乡以及台东乡等县乡境内的山地区域。
根据鲁凯人的传说,其祖先来自海外,从台东海岸上岸,来到中央山脉南段肯杜尔山定居。后来,部分族人跟随部落领袖,在云豹、老鹰的引导下来到旧好茶,在此定居繁衍。相传约260年前,鲁凯人祖先打猎时发现雾台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且森林里有很多野兽,部分村民迁至这里落户,如今雾台已经成为鲁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下三社鲁凯人认为其发源地是现在的茂林乡境内,而不同意海外迁来说。台东金峰乡嘉兰村的东鲁凯于20世纪50年代初从屏东好茶村、阿礼村迁徙而来。
鲁凯分为东鲁凯(大南群)、西鲁凯(隘寮群)与下三社(浊口群)三个亚族群。居住在中央山脉南段西侧的是下三社群及西鲁凯群,下三社分布在荖浓溪支流浊口溪流域,西鲁凯群分布在隘寮溪流域;中央山脉南段东侧为东鲁凯群,分布在吕家溪流域。
在鲁凯社会,婴儿出生2-5天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向诸神宣告婴儿的诞生,并在一周左右时,举行命名仪式。专门为孩子举行的第一个仪式是“认子仪式”,其后有“满月礼”“长牙谢神仪式”“成人仪式”“分饼仪式”“成年礼”等仪式。
鲁凯人极为重视阶级,其社会分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贵族又分为大头目、小头目、士三个阶层。阶级为世袭制度,可因婚姻关系而变动。鲁凯青年男女在议婚时,会召开家族会议。如果是越级婚,地位低的一方要准备较多的聘礼或嫁妆,地位高的一方可以一切从简。
在鲁凯社会,善终者要换上盛装,亲友前往吊祭。过去善终者行室内埋葬,后改为室外墓穴埋葬。死于野外的人由死者近亲就地埋葬;未长牙的婴儿夭折由父母用树叶包裹埋葬;难产死亡只能由死者父母或丈夫埋葬。鲁凯人有守丧习俗。
过去,鲁凯人信仰精灵,崇拜百步蛇和雄鹰,族人平时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免得罪精灵而招来祸端。自基督教传入后,大部分鲁凯人转为信仰基督教。传统习俗只有在祭拜祖先及丰年祭时有所体现。鲁凯人的祭奠仪式有砍伐祭、播种祭、收获祭、尝新祭、丰年祭、黑米祭等。
鲁凯人视百合花为族花,具有神圣的意义。猎人需要猎到足够的猎物才有资格佩戴百合花;平民女子只有通过“买花仪式”或“结拜仪式”、“结亲仪式”、“结婚仪式”等得到百合花的佩戴权。百合花作为荣耀之花时,须在白色的花之间夹放金凤花。
参考资料:
1.杨梅,周翔,姜莉芳,方芳.台湾少数民族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余光弘,李莉文.台湾少数民族.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3.林华.台湾少数民族.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