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特色村寨 > 大美村寨 > 省份 > 贵州  > 详细页面

土河村苗寨

来源:民族画报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供稿 2017年10月23日 阅读量:

传统的苗家婚礼

贵州省习水县桑木镇土河村居住着一支古老的民族——红苗。红苗为苗族的支系,最早从元、明时期入境,最晚于清末民初迁入,属习水县世居民族。红苗的语言为川滇黔方言,与美国、法国和东南亚国家苗族语言相通。

土河村为红苗故乡,在2011年第九届民族运动会“贵州最具有魅力民族村寨”颁奖授牌仪式上,入围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名单。土河的民族文化遗产有染缸、芦笙、箫笛、手工织布、红苗刺绣、苗族斗脚舞及“踩山节”、“火星节”、木叶情歌对唱、苗歌演唱、婚丧活动和牛皮鼓、祭祀台、服饰、弓箭等,其中“红苗斗脚舞”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斗脚舞被当地苗族同胞用苗语称为“扭逗”,以二人或四人为一组进行,也可多组共同表演,表演时在芦笙和鼓点伴奏下同步跳跃斗脚,活动脚、膝、腰、肩等关节部位,舞蹈动作从脚(内外脚背)、脚弯、膝盖、臀部、肩部直到头部结束,集体育锻炼和技能观赏为一体,表演活跃、豪迈、奔放。红苗斗脚舞在土河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不管是在苗族喜丧活动,还是在节庆表演时,斗脚舞已经成为一张助推民族文化发展的地方名片。

引种荔浦芋头成为桑木镇土河苗寨的特色产业

土河村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发展传承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和重视。近几年来,中央、省、市加大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投入,土河村得也以修建了踩山场苗族始祖祭祀亭、山门、风雨栏、对歌亭、民族文化广场等,使土河村的民族文化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为苗族传统踩山节、文艺会演、火星节等节日庆典提供了保障。

红苗斗脚舞已经成为土河的地方名片

土河村立足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民族村寨。为加速乡村旅游发展,县、镇两级投入资金帮助土河开展特色民居打造,现已打造特色民居100余户,村民居住的房屋已由传统的土坯房、木板房改建成了今天的黔北特色民居房,为乡村旅游接待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着力打造“千亩荷花池”,致力为游客展现一幅“千亩荷塘映日开,风吹玉梗叶徘徊;幽香尽处苗歌起,村姑兰舟摘藕来”的美丽画卷。通过游客赏花、品藕,进一步挖掘莲藕文化,将莲藕产业发展成为土河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以形成民居改造、“千亩荷塘”为一体的亮丽风景线。此外,土河的美食也是远近闻名,主要有“土河苗族红焖牛肉”、“黔北麻羊汤锅”、“苗家猕猴桃酒”、“苗家令标酒”、“苗家天麻鸡”、“苗家方竹笋”等为主的民族特色食品品牌。游客在这里可以尽享土河的美食,感受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苗家风情。

在经济发展上,传统产业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调整步伐,才能使土河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土河村规划发展定位是乌蒙山区生态旅游名寨、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习水县生态家园建设及民族特色村寨。当地依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除了发展莲藕种植,养殖黔北麻羊和黄牛也成为土河的特色产业,引种广西荔浦芋头取得试种成功。从村民的脸上,看到了新的产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希望,这个古老的苗寨,正散发着勃勃生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